防治苹果黑星病 选对药剂很关键


发布日期:2021-05-25 点击次数:1217

UC截图20210525170300.png

       黑星病又名疮痂病,是苹果上的重要病害,可危害果实、叶片、新梢。近年来,在河北、河南、陕西、甘肃等地的部分果园内危害严重,且有扩展蔓延趋势。20世纪80年代以来,黑星病的防治药剂一直以氟硅唑为主。自氟硅唑于2015年停产后,一直找不到防治苹果黑星病的理想药剂。


       当前,果农普遍使用的苹果黑星病防治药剂有氟唑菌酰羟胺、吡唑醚菌酯、嘧霉胺、吡塞菌胺、克菌丹、异菌脲、苯醚甲环唑、咪鲜胺和氟啶胺等9种杀菌剂。究竟哪种杀菌剂对苹果黑星病能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,我们通过先侵染病菌后施药和先施药后侵染病菌的方法进行了测试。

       测试数据显示,氟唑菌酰羟胺20%悬浮剂3000倍液作为内吸治疗剂使用时,于病菌侵染后第4天用药,其内吸治疗效果可达98%,于病菌侵染后第8天施药,防治效果降至70%;当作为保护剂使用时,在药剂使用后第5天侵染病菌,其保护效果达99.5%,施药后第10天侵染病菌,其保护效果仍达95%。

       吡唑醚菌酯25%乳油2000倍液作为内吸治疗剂使用时,于病菌侵染后第4天用药,其防治效果为83%,于病菌侵染后第8天用药,基本不能有效控制已侵染病菌扩展;当作为保护剂使用时,在药剂使用后的第5天和第10天侵染病菌,其保护效果都在80%以上。

       克菌丹80%水分散粒剂800倍液作为保护剂使用时,于药剂使用后第5天和第10天侵染病菌,其防治效果都在85%以上,好于吡唑醚菌酯;当克菌丹作为内吸治疗剂使用时,其内吸治疗效果很差,于病菌侵染后第4天用药,其防治效果仅达60%。

       嘧霉胺40%悬浮剂1000倍液作为内吸治疗剂使用时,于病菌侵染后第4天用药,其内吸治疗效果可达75%,于病菌侵染后第8天使用,不能有效控制已侵染的病菌扩展;当作为保护剂使用时,在药剂使用后第5天侵染病菌,其防治效果可达85%以上,但用药10天后侵染病菌,已失去其应有的保护效果。

       在病菌侵染之前使用,这9种杀菌剂都能有效保护苹果叶片不受黑星病菌的侵染,持效期为7天,部分药剂可达10天,保护效果最好的4种药剂,依次为氟唑菌酰羟胺、克菌丹、吡唑醚菌酯和吡噻菌胺。在病菌侵染后第4天用药,只有氟唑菌酰羟胺、吡唑醚菌酯和嘧霉胺3种药剂,表现出较好的治疗效果。在病菌侵染后第8天施药,这9种药剂都达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。

       根据测试结果,防治苹果黑星病首先推荐氟唑菌酰羟胺,其次为吡唑醚菌酯,克菌丹可作为保护剂推荐使用,嘧霉胺对苹果黑星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。实际生产中,可根据降雨或黑星病菌侵染情况,选择上述药剂或上述药剂混配制剂,按厂家的推荐剂量使用。

       除选对药剂外,还应注意摘除病叶、病果,防止二次传播蔓延;树上地面同时喷药,确保喷雾细致、不留死角;幼果期选用安全的三唑类杀菌剂;喷药时加上芸苔素内酯和氨基酸;注意间隔5~7天喷一次药,连喷两次;套袋前每10天喷一次药,套袋后再喷一次铲除性杀菌剂,7天后喷有机铜杀菌剂,以后轮换使用治疗性杀菌剂和保护性杀菌剂控制即可。(河南日报农村版)